北京稻香村是“正宗”北京特产吗?

2020-12-25 14:33来源:华夏食品网作者:魏雪 阅读量:

本网11月25日讯 世间最幸福的事情,莫过于尝遍天下各地美食,出去旅游也免不了给亲人朋友带些当地的特产。说起糕点特产,毫无疑问首推“稻香村”了,目前市面上较为知名的是“北京稻香村”和“苏州稻香村”两家,北京稻香村宣称自己是“正宗北京特产”,下面我们就来细说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成立。

从字号来说,“稻香村”最早源于苏州,后传入北京

“稻香村”一词,最早出自《红楼梦》,贾妃省亲游大观园,林黛玉代贾宝玉做了“杏帘在望”一诗:一畦春韭绿,十里稻花香。贾妃对此尤为欣赏,便将园子一处赐名为“稻香村”。

直到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),苏州人沈秋泉开始将“稻香村”一词作为店铺字号使用,他在今苏州观前街开设了“稻香村茶食糖果摊”,虽几经变动但也逐步稳固下来。《申报》光绪八年(1882)八月十八日《苏垣节景》一文报道:“闻此数日间,观前稻香邨(同村)、野荸荠两铺日售现钱四五百千文,其获利可概见矣。”这里就要说一下稻香村能在苏州发展起来的社会原因,明清时期,苏州已是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,江南一带经济富庶,苏式糕点、园林、刺绣、木作等技艺都是当时精致雅洁的人文环境下的产物。

1905年,稻香村在清商部注册,但随着稻香村的发展越来越好,名气越来越盛,伪冒“稻香村”字号靡然成风。清末民初,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江浙一带等地都开设了稻香村店铺。但由于当时包装、存贮和运输等条件有限,苏州稻香村不能满足在外地开设分店的需求,一直标榜自己“只此一家,并无分出”。

可见,稻香村一开始就是苏州的糕点,开在其他地方的稻香村也不过是仿冒或流传过去的苏式点心。这一点从“北京稻香村”的介绍也可以得知,据其公开资料显示,“创始人郭玉生开了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‘稻香村南货店’”。但是,“北京稻香村”与历史上北京的“稻香村”的渊源也被历史学者否认,在《老北京“稻香村”诸字号考辨》论文中,作者通过稽考历史上老北京多种牌记的“稻香村”字号的史事变迁,得出结论:“今日的‘北京稻香村’作为一家全新的现代食品企业,与历史上北京的‘稻香村’老字号没有任何渊源和延续的、明确的承继关系,所谓从郭玉生、汪荣清和朱有清等再到刘振英的五代乃至六代传承谱序也是编造的、错误的,完全不能成立。”

从“稻香村”商标来说,是苏稻注册在先,北稻后注册

现代企业,商标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。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显示,“稻香村”商标由苏州稻香村于1982、1988年申请注册。而“禾”字商标渊源已久,1925年,苏州稻香村就向民国农商部申请了稻香村商号注册执照,并注明了“禾”字商标,1979年,又在原商标的基础上重新申请了“禾字牌”商标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而北京稻香村于1996年申请手写体“稻香村”商标,2015年申请注册“北京稻香村”商标。

由此可见,仅从商标上来看,苏州稻香村注册在先,北京稻香村注册在后,谁模仿谁一目了然。而“北京稻香村”在“苏州稻香村”已有“稻香村”商标的情况下,将“地名+稻香村”的商标申请注册成功,恰恰是引发了市场竞争秩序的混乱。虽然加上了“北京”二字,“稻香村”依然不能算作北京特产。

从产品上来说,南北稻香村主打的仍是苏式点心

说起北京烤鸭,有人喜欢吃全聚德,也有人喜欢吃便宜坊,但哪个是正宗的呢?这好像是个伪命题。北京稻香村的产品中主打北京特色的便是“京八件”了,这八件里包括了福禄寿禧四饼,还有佛手饼、如意酥、枣花酥、祥云酥,要说哪款点心属于北京特色,这八件都算不上典型,而且酥皮制作技艺还是苏式糕点的拿手好戏。

其实,就和烤鸭一样,驴打滚、沙琪玛等糕点本身是特色小吃的一种,很多厂家在做,能说得上谁是正宗吗?到底买哪家,当然还是要看哪家的口味更适合自己。北稻宣称的“正宗北京特产”也就是沾了北京这个地名的光。

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,地域局限被打破,同类产品有多家企业同时竞争,只有品质好、服务好才能占领市场。总体来说,北京稻香村主要面向北京周边市场,主打北京特色,苏州稻香村则已完成全国性布局,还出口到了海外市场,但二者的主打产品仍然是苏式糕点。

说了这么多,“北京稻香村”究竟是不是“正宗北京特产”,便不言而喻了。

责任编辑:LBR3753

相关文章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