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匡政:重新发现汉字的文化意蕴
2014-04-09 10:11来源:未知作者:蒙蒙 阅读量:
这年头出版的书,能让人拿在手中摩挲把玩的,越来越少,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肯定算一本。此书为晚清刘树屏主编,1901年初版,是当年民国小学堂的通行教材。新版的《澄衷字课》影印线装,最大程度重现了原书的气息、风貌,实为出版者一大善举。
翻开《澄衷字课》,对“书卷气”三字体味尤深。从那典雅疏朗的版式,从那秀美遒劲的字形,从那带有书者体温的点横撇捺,你都能体会中国人对文字的敬畏与虔诚。书中影印文字,为唐驼所写。过去听过唐驼的传奇,说他写字过勤,把背都写驼了,遂改名唐驼。因他为上海澄衷学堂,缮写了这课本中的3000多字正楷,“唐体”名噪一时。
这种带有书法印迹的开蒙课本,对当下小学教育是一种启示。汉字本身就是一门书写艺术,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上,感受汉字造形之美,尤其重要。汉字本身就象一幅构图精巧的图画,书写者能让一笔一划暗含气脉,让汉字随气脉流动。如孩子在识字同时,能感受到笔是如何在“意”的驱动下,构成一个整体的汉字,更能真切地体会到汉字因书写带来的艺术魔力。随着电脑普及,孩子们在未来接触书法或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,如在开蒙阶段,就学会品味汉字的书写之美,实属事半功倍的功德之举。
当然值得把玩的,不只是装帧和唐驼的字,而是书中对汉字的释意。明代于谦写过《观书》一诗,我觉得其中四句,最适合表达我读此书的感受:“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无一点尘”。
一本识字课本,能让人感到“相亲”与“胸次全无一点尘”,着实不易。我们知道,中国文化是“以字为本”的,所谓一字千金、一字之师,都暗含此意。所以如何认知每个汉字,如何析形解义,都意味着你对中国文化意蕴的理解。如果细细品味,每个汉字除它指称的含义外,还有它独特的内涵,《澄衷字课》对汉字的释读,并非刻板简单的定义,而是吸收了《说文解字》等书的精华,择善而从,析论简明通透,不仅展示汉字中的文化韵味,也彰显了每个汉字的份量。
如《澄衷字课》对“政”的阐述,“音正,所以正人者曰政”,又释“政者正也。正国者曰国政,正家者曰家政。引申之凡上所施于下者,皆谓之政。故虽弊政虐政,亦以政称”。不只解释了“政”字的源头,也暗含了编者对政治的认知。再如“议”字的解释也非常精彩:“谓欲事合于义,必群相论议也。因引申为风议谏议之议。今中国有事上闻,辄归部奏;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”,“合于义”三字点出了议之本质,同时还论及了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,给教师的释读空间很大。
这种充满文化意味的释读,在《澄衷字课》中比比皆是。这与澄衷学堂当年倡导的“性灵说”有关,他们认为:“训蒙以开发性灵为第一义。教者了然于口,听者自了然于心”,所以“不必过事束缚,以窒性灵”。所以我们看到,它对大量汉字的释读,既汲取了传统文化的智慧,也有对现代思潮的展现。汉字释读本身,就肩负了新旧传承的文化目的。以这样的教材启蒙,确实能达到伸张心灵自由、培养社会伦理、涵养人格精神的目的。
虽说不能把胡适等人的文化成就,归于开蒙的课本,但以这种方式开蒙,显然对把握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大有益处。朱熹诗云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谓有源头活水来”,汉字可以说就是中国文化的源头,要想渠水清澈,显然需要这样的源头活水。在古人眼中,汉字不只是语言的工具和符号这么简单,而是一个个活着的生灵,有阴阳雌雄之分,携带着祖先与万物的智慧。仓颉造字“天雨粟、鬼夜哭”,表明汉字诞生之初,就是一个能与天地万物沟通的感应空间。古时的人们会在谣谶、测字中,用字形离合来判断未来与天意,求吉避凶。人人都敬惜字纸,认为若乱丢字纸,会亵渎字神,不仅有惜字冢,更有慈善性质的惜字会,专门收焚字纸。
我们常说要重现汉语之美,如何认知汉字,可以说是第一课。汉字不只是简单的象形文字,更是一种表意文字。它点画成文,合文为字,结构灵活,其中既有大量历史和文化信息的积淀,也对天地万物和生命的哲思。汉字构成本身,便蕴含了先祖对文化经验和信息的综合与处理,有对事物直观的描摹,也有对很多抽象概念的感知,用联想、象征、比喻等多种方式,对事物进行观察与思考。所以中国会有“小学”传统,把文字、音韵和训诂之学作为学问的根基。曾国潘说“读书以训诂为主”,就是指要认知汉字中的文化信息。
汉字能存在三千年之久,而且伴随文化进程的发展而成长,还因为在汉字背后,有一个庞大的文化和哲学基础。它相信天人合一、道法自然,它相信阴阳相生、虚实互补、物我两忘。汉字就像一群有声有色的生命,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活着,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色彩与个性,就像图腾一样,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密码。从鹰击长空到鱼翔浅底,从迅雷惊电到落花飞雪,这些满溢生命动感的事物,在汉字中都只是用简单的线条,就形神皆备地被展现出来了。你只有畅游其间,才能感受到它无限的意蕴,如同一个自成体系的小宇宙。
有着这种深厚文化意蕴的汉字,在今天的语文教育中,只被视为一种工具,可以说是对汉语表达的最大损害。好在有了这本一百多前的《澄衷字课》,重新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对于文字启蒙的重视。很显然,如何在儿童的启蒙阶段,把汉字所蕴涵的历史与文化信息传达给他们,是我们的语文教育者要真正思考的事。如果汉字的教育,仍是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是隔绝的,那么想要重现汉语之美,也只能是一个空想。
翻开《澄衷字课》,对“书卷气”三字体味尤深。从那典雅疏朗的版式,从那秀美遒劲的字形,从那带有书者体温的点横撇捺,你都能体会中国人对文字的敬畏与虔诚。书中影印文字,为唐驼所写。过去听过唐驼的传奇,说他写字过勤,把背都写驼了,遂改名唐驼。因他为上海澄衷学堂,缮写了这课本中的3000多字正楷,“唐体”名噪一时。
这种带有书法印迹的开蒙课本,对当下小学教育是一种启示。汉字本身就是一门书写艺术,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上,感受汉字造形之美,尤其重要。汉字本身就象一幅构图精巧的图画,书写者能让一笔一划暗含气脉,让汉字随气脉流动。如孩子在识字同时,能感受到笔是如何在“意”的驱动下,构成一个整体的汉字,更能真切地体会到汉字因书写带来的艺术魔力。随着电脑普及,孩子们在未来接触书法或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,如在开蒙阶段,就学会品味汉字的书写之美,实属事半功倍的功德之举。
当然值得把玩的,不只是装帧和唐驼的字,而是书中对汉字的释意。明代于谦写过《观书》一诗,我觉得其中四句,最适合表达我读此书的感受:“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无一点尘”。
一本识字课本,能让人感到“相亲”与“胸次全无一点尘”,着实不易。我们知道,中国文化是“以字为本”的,所谓一字千金、一字之师,都暗含此意。所以如何认知每个汉字,如何析形解义,都意味着你对中国文化意蕴的理解。如果细细品味,每个汉字除它指称的含义外,还有它独特的内涵,《澄衷字课》对汉字的释读,并非刻板简单的定义,而是吸收了《说文解字》等书的精华,择善而从,析论简明通透,不仅展示汉字中的文化韵味,也彰显了每个汉字的份量。
如《澄衷字课》对“政”的阐述,“音正,所以正人者曰政”,又释“政者正也。正国者曰国政,正家者曰家政。引申之凡上所施于下者,皆谓之政。故虽弊政虐政,亦以政称”。不只解释了“政”字的源头,也暗含了编者对政治的认知。再如“议”字的解释也非常精彩:“谓欲事合于义,必群相论议也。因引申为风议谏议之议。今中国有事上闻,辄归部奏;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”,“合于义”三字点出了议之本质,同时还论及了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,给教师的释读空间很大。
这种充满文化意味的释读,在《澄衷字课》中比比皆是。这与澄衷学堂当年倡导的“性灵说”有关,他们认为:“训蒙以开发性灵为第一义。教者了然于口,听者自了然于心”,所以“不必过事束缚,以窒性灵”。所以我们看到,它对大量汉字的释读,既汲取了传统文化的智慧,也有对现代思潮的展现。汉字释读本身,就肩负了新旧传承的文化目的。以这样的教材启蒙,确实能达到伸张心灵自由、培养社会伦理、涵养人格精神的目的。
虽说不能把胡适等人的文化成就,归于开蒙的课本,但以这种方式开蒙,显然对把握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大有益处。朱熹诗云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谓有源头活水来”,汉字可以说就是中国文化的源头,要想渠水清澈,显然需要这样的源头活水。在古人眼中,汉字不只是语言的工具和符号这么简单,而是一个个活着的生灵,有阴阳雌雄之分,携带着祖先与万物的智慧。仓颉造字“天雨粟、鬼夜哭”,表明汉字诞生之初,就是一个能与天地万物沟通的感应空间。古时的人们会在谣谶、测字中,用字形离合来判断未来与天意,求吉避凶。人人都敬惜字纸,认为若乱丢字纸,会亵渎字神,不仅有惜字冢,更有慈善性质的惜字会,专门收焚字纸。
我们常说要重现汉语之美,如何认知汉字,可以说是第一课。汉字不只是简单的象形文字,更是一种表意文字。它点画成文,合文为字,结构灵活,其中既有大量历史和文化信息的积淀,也对天地万物和生命的哲思。汉字构成本身,便蕴含了先祖对文化经验和信息的综合与处理,有对事物直观的描摹,也有对很多抽象概念的感知,用联想、象征、比喻等多种方式,对事物进行观察与思考。所以中国会有“小学”传统,把文字、音韵和训诂之学作为学问的根基。曾国潘说“读书以训诂为主”,就是指要认知汉字中的文化信息。
汉字能存在三千年之久,而且伴随文化进程的发展而成长,还因为在汉字背后,有一个庞大的文化和哲学基础。它相信天人合一、道法自然,它相信阴阳相生、虚实互补、物我两忘。汉字就像一群有声有色的生命,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活着,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色彩与个性,就像图腾一样,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密码。从鹰击长空到鱼翔浅底,从迅雷惊电到落花飞雪,这些满溢生命动感的事物,在汉字中都只是用简单的线条,就形神皆备地被展现出来了。你只有畅游其间,才能感受到它无限的意蕴,如同一个自成体系的小宇宙。
有着这种深厚文化意蕴的汉字,在今天的语文教育中,只被视为一种工具,可以说是对汉语表达的最大损害。好在有了这本一百多前的《澄衷字课》,重新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对于文字启蒙的重视。很显然,如何在儿童的启蒙阶段,把汉字所蕴涵的历史与文化信息传达给他们,是我们的语文教育者要真正思考的事。如果汉字的教育,仍是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是隔绝的,那么想要重现汉语之美,也只能是一个空想。
责任编辑:LBR3753

相关文章
茅台国际化为什么能?全球视野、文化“加持”、品质为基
2019年贵州茅台海外经销商大会现场 岁末将至,一年一度的海外经销商大会,成为茅台集团一大热点。 截至今年10月31日,完成出口茅台酒及系列酒1576.82吨,销售金额3.69亿美元;茅台酒...
2019年11月30日
Spinach初体验:区块链+游戏让价值创造市值!
区块链自问世以来,就引起众人瞩目,而区块链与游戏的结合更是锦上添花。这样一个组合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,让众多的投资者和游戏开发商毫不犹豫地终身其中? 总结来说...
2019年11月30日
“七下八上”第一天:长江防汛进入关键期 形势依然严峻
新华社武汉7月15日电 题:七下八上第一天:长江防汛进入关键期 形势依然严峻 新华社记者李思远 主汛期以来,长江流域持续发生强降雨过程,沿江各省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...
2019年11月30日
新华网评:为实现脱贫梦书写无悔青春
4月25日,陈旭楠在查看扶贫产业。 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马若虎 这是勇担重任的铮铮铁骨,这是战贫斗困的豪迈誓言。 伴随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,一股股青春的力量涌向大山、...
2019年11月30日
今年汛情如何看?——来自应急管理部、水利部、中国气象局的信息连线
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题:今年汛情如何看?来自应急管理部、水利部、中国气象局的信息连线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、叶昊鸣、高敬 当地干部在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圩镇梅洞村...
2019年11月30日

热门文章
-
1.2013年初三学生如何打赢中考高分战
- 1
- 2013年初三学生如何打赢中考高分战
- 2013年01月04日
- 1

热门图文
-
茅台国际化为什么能?全球视野、文化“加持”、品质
2019年11月30日
-
Spinach初体验:区块链+游戏让价值创造市值!
2019年11月30日
-
“七下八上”第一天:长江防汛进入关键期 形势依然
2019年11月30日
-
新华网评:为实现脱贫梦书写无悔青春
2019年11月30日
-
今年汛情如何看?——来自应急管理部、水利部、中国
2019年11月30日
-
频频“上热搜”的录取通知书背后还有这样的心意
2019年11月30日
-
十大“好吃苏米”评选新鲜出炉,美亚色选机用户成大
2019年11月30日
-
北京和众汇富:香港选举结果,真是大跌眼镜
2019年11月27日

图文推荐
-
美国再出华为中兴禁令:拿这600亿补贴的运营商,再便
2019年11月23日
-
华为5G将迎强大对手,世界霸主卷土重来,想重夺第一
2019年11月23日
-
华为折叠屏手机单价炒到10万!折叠屏未来市场是赌局
2019年11月23日
-
百亿补贴换二十亿亏损?拼多多走上“越拼越亏”的不
2019年11月23日
-
海尔生物科创板过会了,但估值还有这些因素制约
2019年11月23日
-
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京开幕
2019年09月24日
-
习近平在参观“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——庆祝中华人民共
2019年09月24日
-
习近平同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举行会谈
2019年07月23日